|
![]() |
腾龙星星3班安全防护方案2018.2-2018.6 | |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18-02-25 | |
一、活动目的 《幼儿教育纲要》指出:要为幼儿提供健康、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,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,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,学习保护自己。为了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,我们要把安全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,减少幼儿身心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。对孩子要做到:“放手不放眼,放眼不放心。”把安全工作责任到人,尽我们的一切能力,保护好幼儿的安全。 一、教师日常安全防范措施: 1.坚持每天晨午检“一看二摸三问四查”。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,若有要收回,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相关制度。并要了解幼儿的情绪和身体状况,防止把意外病情带进幼儿园,以防不测。 2.保证教室的通风、干净,保证区角材料设备的安全、卫生,定期消毒空气和玩具、餐具等学习生活用品。及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,保证一人一巾一杯。 3.保教活动期间要做好幼儿出勤点名及缺课登记工作,并及时进行家园联系,了解情况原因。 4.幼儿午餐午睡时,教师首先要自查分菜分汤的行动措施是否规范、安全,要检查是否有危险物品和危险情况(如人为烫伤、嘴里有饭不咽下就乱跑或去休息),巡视幼儿是否有不良的睡眠习惯(如蒙头、俯卧、吮手指等),并及时纠正,防窒息、断指。 5.定期检查本班设备设施及相关物品的安全状况;户外活动时,教师要认真检查活动场所设施、器械设备的安全性,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,确保幼儿安全,活动后不遗忘幼儿物品。 6、坚决执行幼儿园餐饮试吃审批制度,严防开水烫伤和食品集体中毒事故发生。 7、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接送制度,“人与卡一致、幼儿与家长一致”。 8、教师自身要加强课间和活动期间的巡视,在做好现场预防的同时,应抓住机会进行现场安全教育活动。 二、教师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方面: 1、 活动安全教育: 教育幼儿要遵守活动规则,不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游戏(如:剪刀、刀具、玩具等尖锐物件),游戏中不做危险动作(如:头朝下滑滑梯、由下向上爬滑梯、擅自攀爬栏杆阳台、腾空跳跃等)。 活动时,不能擅自离开集体,要防走失;不能乱跑,防跌伤;同伴间友好相处,互相谦让,要文明,不挤不撞不推,不打不咬不抓人,防止造成意外伤害。 2、 进餐、午睡安全教育: 教育幼儿,要知道不吃不洁净与变味发霉的食物,进餐时要注意带刺带骨食物的安全,以及盛热菜热汤时的安全事项。午睡时不玩衣物及小物件(如:扣子、珠子、发夹、拉链等),不蒙头睡觉,不将纸团、小球等小东西塞进自己或同伴的五官里。配以定时巡查,及时发现情况,快速在现场科学处理,并抓住机会进行安全教育。 3、 日常生活安全教育: 教育幼儿不动插座、电板,以防触电,不将手指放在门窗处、桌椅间、物体夹缝中,以防夹伤,注意不玩水、火、气以及消毒物品,教育幼儿入厕时不推不挤,以及撞伤、碰伤、滑伤、跌伤。看见车辆要避让,不得一人过马路。入园后,不能自己跑出幼儿园。在园在家不能自己躲起来,让老师和大人找不到。不与陌生人说话,不吃陌生人的食品,不能跟从陌生人离开幼儿园,不坐陌生人的车子。 4、 接送安全教育: 入园进班时,要教育幼儿与老师相互问好,不在园内其他地方逗留,离园时必须与老师道别。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离开或擅自离园,特殊情况下,要说明来接者的身份,且要得到家长的确认或委托。 5、 家庭安全宣传教育: 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,以及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的必要性,请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安全教育与防范工作,及家居安全与家居活动环境安全(如:烧伤、烫伤、触电、中毒、摔伤等预防教育工作)。 6、 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培训: 熟记家庭地址、电话号码、父母姓名等,训练引导幼儿识别方向,告诫幼儿不要轻信陌生人,若一人在家,不可以随意开门。 7、小班幼儿安全方面的智力启蒙: 让幼儿通过分辨安全知识的对与错,来提高幼儿的安全认知判断能力。 三、活动形式: 1、班级开辟安全宣传栏,发放致家长一封信,悬挂横幅等形式,向幼儿和家长普及安全知识,营造事事讲安全的氛围。 2、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。各班组织安全主题教育活动,通过早谈、集中教育、游戏、亲子活动等,进一步提高预防各种侵害和自我保护的能力。 3、经班级为单位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,向家长和幼儿宣传安全知识。 4、组织全体师生进行消防逃生自救演练、应急疏散演练、模拟地震演练。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做到时刻高度警惕,把安全放在首位,眼睛不离开幼儿,孩子到哪,教师的眼睛就到哪。创设有关安全教育的活动环境,结合一日活动各环节,对幼儿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并开展相关的活动,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,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。将各种活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、教育教学活动、游戏的各个环节中自然地进行,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幼儿懂得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,才能真正保证幼儿的安全。
|
|
![]() ![]() |
|
附件:
|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